關於本會
最新消息
社會民生
青年婦女
義工樂齡
會員福利
專題文章
出版刊物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凝聚居民心 同築社區夢
2350 2445
 
info@eastkowloon.org.hk
 
  會員登入   成為新會員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info@eastkowloon.org.hk
電話: 2350 2445
參觀塑膠回收設施
更新日期: 2014-11-10
分享
返回


【文章來鴻】十三鄉變遷與公屋發展 - 張瑞威博士
十三鄉變遷與公屋發展─張瑞威博士

九龍十三鄉成立前後,正值戰後國內難民的大量湧入,香港人口急劇增加,於是東九龍固有村落週圍的農地和山地,便成為新移民搭建臨時木屋的地點。這個趨勢,使鄉村的居住環境大為改變,在以後的數十年間,在許多人的眼中,東九龍就是香港主要的寮屋區,愈來愈少人留意到被這些寮屋區包圍的,是有著過百年歷史的傳統村落。

50年代開始,香港政府要進行的其中一項公共政策,便是解決寮屋問題。這些寮屋,大多品流複雜,衛生環境低下,並且經常發生火災。部份居民嘗試成立街坊組織,以互助方式解決生活問題,例如在1954年成立的大磡村街坊福利會便是這一類街坊組織。多年以來,大磡村街坊福利會不單建築和維修村內行人路和污水渠,更代村民向政府申請水電供應,又組織村中青年成立防火隊,使大磡村木屋居民生活逐步改善。但是單是依靠居民的自發努力是不足夠的,寮屋區火災還是無月無之。於是政府在50年代中開始興建七層高的徙置大廈。1950年代末,12個徙置屋?落成,當中除了一個位於港島的柴灣外,其餘都座落於九龍區。建於1957年擁有29座大廈的黃大仙下?是當時規模最大的,當中居住了67,000名居民,這已相約於其它國家的一個城鎮的人口了。進入60年代,可算是公共屋?建造的興盛時期。在這十年間,東九龍地區內有多個屋?相繼落成入伙。但是,在往後的數十年,香港每年吸納的新移民仍然是有增無減,於是這種市區重建計劃仍然不斷進行。

東九龍傳統村落的消失,實與香港政府大規模興建屋苑的政策悉悉相關。此因在政府的市區重建計劃中,所需要的大部份土地是來自十三鄉的村落。我們很容易理解得到,在政府收地的過程中,只要鄉民覺得他們的業權得不到合理的賠償,是很容易產生矛盾的;而在雙方討價還價的過程中,非原居民也同樣為向政府爭取遷拆補償而加入抗議行動,官民之間的矛盾尤是激化。這種情況,在公共屋?大加興建的50年代和60年代最為激烈,以後則慢慢減弱,而東九龍十三鄉的傳統村落,也就在這種正在減弱的矛盾中逐漸消失。

2007年6月
 
Top  
返回  
下一則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info@eastkowloon.org.hk
電話: 2350 2445
2019會員蛇宴聯歡
更新日期: 2019-10-18
【相片花絮】新春行大運2018
更新日期: 2018-03-05
重要報告
聯絡方法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