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會
最新消息
社會民生
青年婦女
義工樂齡
會員福利
專題文章
出版刊物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凝聚居民心 同築社區夢
2350 2445
 
info@eastkowloon.org.hk
 
  會員登入   成為新會員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info@eastkowloon.org.hk
電話: 2350 2445
【傳媒訪問】消失的城中鄉
更新日期: 2019-11-27
綠遊東涌一日遊
更新日期: 2021-09-28
義工招募
更新日期: 2017-06-06
分享
返回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對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的期望 意見書】
2022 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李家超團隊競選辦公室: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對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的期望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下稱本會),原名「九龍十三鄉委員會」,自1957 年創辦以來,貫徹團結居民,參與社會事務,服務社區,維護居民權益,發揚互助友愛的精神,舉辦福利、文教、康樂、體育等事業的辦會宗旨,蒙會員居民支持和參與、社會賢達的支持指導和政府部門的匡扶,會務不斷發展,至今個人會員達六萬多人。

自創會以來,本會紮根黃大仙社區以至東九龍一帶,致力服務地區的基層市民。其中,我們一直善用地區脈絡,透過聯繫地區上不同階層社會賢達,集思廣益。亦滲透社區中各家各戶,了解基層市民對地區民生事宜的需要,從而匯聚民意。為政府有效施政,制定利民政策提意見。

本會在多年來有不少務實工作,成功協助政府施政,推動社區發展,例如在啟德發展區規劃上,為政府部門提出了多項意見;亦成功爭取將過去彩虹道「啟德明渠」改造成為現時鳥語花香的地區新名勝「啟德河」;在推動規劃重建「大磡村」上,本會亦從不同方位積極參與。

本會欣悉李先生參選本屆行政長官選舉,我們認為李先生過往於公務員團隊服務達45 年,資歷豐厚。在紀律部隊出身的背景和謹慎認真的行事作風,令廣大市民期盼,能為政府注入新風氣,帶領香港走向新景象。本會認同 貴候選團隊,在參選時所提出的"三大方向”。

貴團隊提出"以結果為目標”體現了施政上充分的決心、魄力與勇氣。過去,香港深層次的社會矛盾之深,導致在政治層面爭拗不斷。長久以來,香港政府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未見突破。政府長期的官僚固化、長期奉行高地價政策導致樓價高、社會貧富懸殊、基層階級上流困難的問題轉化為社會矛盾。新一屆政府正需要有大破大立的勇氣,從根源解決問題,有良政治理的決心;"加強競爭力”也體現了對香港發展的準確認知。當前內地正處於高速發展的新時期。香港要跟上新時代發展潮流,就要在高質量、高速度方面下功夫。新班子需要懂得精準善用 "一國兩制”的優勢;抓住"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帶來的新一輪紅利,乘上高速發展的列車,形成香港的獨特優勢;"奠定香港發展基石”反映對香港安全的高度重視。2018至2019年間黑暴打砸、社會動盪的情形至今瀝瀝在目,時刻提醒著香港政府。香港想要取得高質量發展,就要堅決守住"法治”的底線,確保在"一國兩制”制度下,香港社會環境能逐步穩固,亦是當前香港發展的核心。我們認為,新班子若能徹底將"愛國者治港”落實到位,就是香港邁向新一階段發展的最重要基石。

謹此,本會致函 貴候選團隊,表達本會對 貴團隊若能當選後,在管治和施政上的期望。

徹底改革公務員團隊 建立以民為本工作文化

新政府班子在管理施政要達至真正的良政善治,必要先有良好的公務員隊伍配合;惟過去不少民間評論詬病香港公務員團隊文化,因循守舊的辦事方式;固步自封的僵化制度;各自為政的山頭主義。這與體制內部分公務員仍然停留在殖民時期思維模式不無關係。這導致香港政府在過往社會上不論大政策或民生事務,執行上欠缺果斷,延誤效率,往往在施政遇到難題就裹足不前,與高速發展中的內地城市成鮮明對比。若要帶領香港趕上中國速度,新班子徹底改革公務員團隊勢在必行。我們建議新班子,考慮重新制定一套良好的選拔及升遷人員制度,有效吸納人才加入政府。精簡整合在政府不同層級,不同單位內臃腫架構。在一些民生事務上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將以民為本,以民為先的文化滲透整個政府內部體系。另外,新班子需要將問責精神貫徹至政府內各層各級,亦需要推動公務員跨部門合作,藉以建立團隊精神,打破山頭文化。

加速建設智慧城市 推動全民科技普及化

此外,要擔當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對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新一屆政府班子在推動香港成為智慧城市上,需要制定一個完善可行,有前瞻性的藍圖。除了在推動科研發展,培育吸納高端人才,落實河套區高新科技工業園發展,帶動本地企業再工業化等等大方向政策外。我們期望,政府需要更加投放資源,在社會上,包括長者社群,基層家庭等不同層面,提供科技支援。推動整個社會共同向高新科技發展前行。有見近年政府實施多個民生措施時,嘗試使用電子化方式實行,藉以推動民間科技普及化,例如採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派發電子消費券等等。惟本會在地區服務期間得見,部分年長基層市民由於缺乏認知,經濟能力不足等等原因未能順利參與其中,往往需要大量協助。將來時間,不論是政府民生措施,或是市民日常生活,難免需要步進全面科技化的階段。我們認為,政府需要在這段時間,提供更多資源上的支援,協助有需要人士,更好適應科技化的來臨。

加快審批程序 徹底解決土地不足問題

土地不足的問題一直困擾香港,基層人士住屋難是歷屆政府的棘手問題,亦是市民最期望新一屆政府要解決的問題。根據房委會2021年12月底的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較2021年9月底的輪候時間有所上升,其時約有25萬宗公屋申請。加上不少輪候人士因為收入不高,只能屈居租住在劏房。然而疫情下百業蕭條,失業率更創下回歸以來的新高,但仍要支付昂貴的劏房租金,無疑令輪候人士捉襟見肘的生活雪上加霜。

針對現時輪候公屋時間過長,在長期解決方法上,政府必須針對繁複的行政程序作出簡化。根據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在2022年3月文件顯示,即使由政府主導的發展用地,目前若要將一幅本來不是作住宅用途的土地改為可作住宅用途、及完成平整並可啟動建築工程的「熟地」,當中涉及的法定及行政程序需時至少六年。然而上述所需時間仍未包括土地的前期研究、所需的基礎工程等,相信加上前期研究、基礎工程需要的時間會以雙倍計算。事實上,土地發展項目按序審批,過程漫長並不能回應社會對土地的需求。以公屋為例,2021年12月底輪候冊上25萬宗公屋新申請加上房委會和房協在未來十年重建公營房屋單位數目約2.5萬個單位,合共27.5萬個公屋單位需求。但根據《長遠房屋策略》2021年周年報告,未來10年會有21萬公屋單位建屋量。數據可見未來10年的公屋建屋量並未能滿足需求,出現公屋短缺問題,更遑論過去五年《長遠房屋策略》對公營房屋落成量平均每年有15%延誤,而且27.5萬個公屋單位需求尚未計算準備在未來十年遞表的公屋申請者。政府在2021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要精簡本港土地行政程序,縮短「生地」變「熟地」時間、壓縮城市規劃程序等,冀望新一屆政府可儘快落實修例,簡化行政程序。

有效善用土地 增設地區民生設施

社區規劃欠缺彈性問題亦在黃大仙區可見,黃大仙區內未來有若干空置土地未有做出適時的規劃。區內現時及未來空置土地包括:彩虹道街市用地(2022年3月已關閉)、前至德公立學校用地(2008年停辦,至今依然空置)、浸信會天虹小學用地(2024年遷校)、龍翔官立中學用地(2024年停辦)。政府應該儘快做出土地規劃,例如針對黃大仙區現時未有綜合政府大樓,建議在彩虹道街市用地興建綜合政府大樓讓政府部門進駐,方便居民一站式處理公共事務。其他三塊空置學校用地在規劃未來用途的過渡時間,與社會企業合力推動過渡性社會房屋項目。2020年8月至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在深水埗、葵涌區策劃及統籌3個組合社會房屋項目。計劃惠及約400個輪侯公屋三年以上的家庭。政府應仿效以上項目,考慮在黃大仙區內上述空置土地與社會企業謀劃過渡性社會房屋項目,起碼可以在短期內解決部分基層人士在輪候公屋期間的住屋需求,亦可讓空置土地在過渡時期有適當的利用。

面對現時公營房屋數量供應不足,宏觀未來數年的市區舊區重建項目都則重於由市區重建局主導,提供私人單位,舊區變成高尚住宅區,以高樓價出售,仍然無助舒緩基層人士居住負擔。我們認為,市建局一方面應使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加快進行舊區重建計劃。同時應考慮,日後將市建局重建項目劃出一定比例單位,以用作中轉房屋之用。讓更多基層人士受惠。

另外,及早籌劃重建彩虹邨,亦是其中一個解決房屋土地不足的方法。彩虹邨是黃大仙最早期興建的公共屋邨之一。由落成至今已逾半個世紀。加上樓宇老化情況嚴重,不少單位都有出現石屎剝落、鋼筋外露,需要考慮納入重建計劃。而且現時彩虹邨樓宇的設計已經不合時宜,每座樓宇最多20層的設計未能充分利用位處市區黃金地段的優勢。若然將彩虹邨重建成新式高層樓宇公共屋邨設計,新地段可以建成更多公屋單位,可有助增加公屋單位供應量。而且重建的時候亦可以考慮配合鄰近的牛池灣鄉重建計劃,兩個重建項目一併發展,從而產生協同效應,改善本區龍翔道及新清水灣道經常發生交通擠塞問題;並妥善制定社區配套,環境規劃等問題。

中央人民政府為本港援建多個社區隔離設施,應對第五波疫情。當疫情緩和後,該批設施或有潛質改為過渡房屋。參考社聯過渡性社會房屋項目,現時部分社區隔離設施位處成熟社區旁邊,如啟德郵輪碼頭附近、粉嶺馬適路旁和洪水橋近雞伯嶺路的社區隔離設施。上述社區隔離設施可以借助附近的民生設施,讓輪候公屋多年的申請者入住,一方面可以改善居住環境,另一方面可以享受相對廉價的租金。

提升醫療服務 改善基層生活壓力負擔

- 設立兒童醫療券

香港面對公營醫療服務長期短缺問題。政府自2009年推出長者醫療券,鼓勵長者轉用私營醫療服務,政策一直行之有效。然而,除長者以外,兒童亦是醫療服務的主要使用者,很多家庭均需求助於私營醫療機構。因此,兒童的醫療開支對不少低收入家庭構成重大的經濟壓力。我們建議政府應考慮以長者醫療券為藍本,增設兒童醫療劵計劃,為低收入家庭兒童提供醫療援助。一方面可減輕市民的醫療負擔,讓兒童健康受到更大的保障,另一方面亦可以促進公私營醫療界別之間的合作,讓家長有更多的選擇,提高整體醫療服務的便捷度。

- 支援新冠康復者 跟進"長新冠”復康治療

疫後重建除了著眼於社會民生經濟的振興外,新冠患者及康復者的需要亦應受到重視。受過往兩年新冠疫情影響,尤其是第五波疫情爆發,本港有逾百萬感染個案,政府雖已推出多輪抗疫基金,惟對患者、康復者及相關家庭沒有提供支援。在第一至四波疫情下,醫療機關會對患者進行康復後的跟進。第五波疫情染疫者眾,當中不乏長者及兒童等容易留有後遺症的高危群組,期望政府正視社會上的需要,增撥資源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包括心理輔導、復康治療及資助等適切支援,以減低後遺症帶來的影響。

- 提升黃大仙醫療服務 增設24小時急症室及牙科

黃大仙區人口以基層市民為主,加上65歲或以上長者比例是全港十八區之冠,因此對公營醫療的需求極大。從規劃署發表的2019至2028年人口分布推算數字報告書可見,黃大仙的老年人口比例更將由2018年的近兩成上升至2028年的近三成。隨著黃大仙區內醫療服務需求不斷增加,區內公立醫院不勝負荷。本會多年來一直促請政府提升黃大仙醫療設施,其中,就以在區內增設24小時急症室及增加專科和牙科服務最為殷切。黃大仙是目前全港唯一沒有急症室或24小時急診服務的社區,居民遇有意外或急病時只能轉送往外區聯合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及未落成的啟德醫院,令區內40多萬居民造成很大的不便;如遇任何交通阻塞,更會大幅增加因延誤送院搶救而導致死亡的風險。急症治療爭分奪秒,政府應設法解決黃大仙區的急症服務問題,以保障市民生命安全。本會希望政府在進行聖母醫院重建時可加設急症室服務市民。往屆政府亦曾承諾『聖母醫院重建時會予以研究』,惟結果仍然落空。就專科門診而言,區內服務亦是遠遠追不上居民需求,輪候時間往往長達數年之久,就連眾多長者需要的長者牙科服務,亦只能到九龍城區或觀塘區求診。我們要求,新一屆政府可以盡快在黃大仙區增加專科及牙科服務,並審慎考慮在區內增設可提供急症室服務的全科醫院。隨著大磡村發展區陸續入伙,而慈雲山配水庫搬遷後亦有計劃發展住宅,屆時全區人口將直迫50萬,區內醫療服務不足的問題需要新班子政府迫切優先解決。

重新制定地方行政組成設計 讓地區團體有效參與

香港的地方行政設計始沿於70年代末,至今運行40多年,社會幾歷變化,此際正是因時制宜優化革新的適當時機。地方行政原先設計概念希望透過三層制度,由18區地區政府牽頭於區議會,地區防火滅罪會,分區會及不同地區組織作廣泛諮詢,匯聚民意,讓政府有效制定及推行地區性民生工程及政策。可惜,近年受國際形勢及地緣政治之影響,香港也受到一定之衝擊,社會情況急速變化,地區行政與原先設計理念愈走愈遠,最終走至近年的社會對立矛盾,社區發展陷入癱瘓。過往完善選舉制度前,不少別有用心人士為求政治目的,用盡極端辦法奪取議席,最終導致兩級議會因過度泛政治化而混沌不前。尤其近數年來,絕大部分地區民生建設的議題都因為爭拗對立而被捲入政治漩渦,亦因為政治漩渦愈捲愈大,社會主流媒體視線亦被大部分譁眾取寵的宣傳口號帶動,導致過往許多長期服務地區的團體的聲音都被忽視,令社會聲音單一化。亦導致很多有建設性的務實意見未能得以善用。這讓很多地區建設議題的構想方案都胎死腹中,或是議而不決。政府過往忙於應付議會吵鬧,亦某程度上受掣於反對派為反而反的針對,處事畏首畏尾,顯得缺乏擔當。久而久之形成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典型公務員心態。有些地區議題即使通過決議,往往都會因為政府部門分工不清,互相推諉,令工作執行欠缺效率,決而不行,行而不效。

要徹底改革香港地方行政,我們認為,新一屆政府班子必須要用先破而立的精神,改革地方行政的設計,完善地區治理的制度體系。第一,優化地方行政架構必要提升民政處的角色與職能,地區民政事務專員作為地區管理委員會的主席,雖有地區特首的稱號,但卻是位尊而權弱,其他政府部門可聽調不聽宣,要專員做到真正的地區特首,必要加強民政事務總署的職權,強化其地區管理職權,才可確保其發揮所需的效能。

首先,應該改組政府部門,包括將康文署及食環署撥歸民政事務署統領,地區民政事務專員才可以擴權,讓民政處可以統領地區文康及管理市政設施各項公共服務,讓地區管理委員會成為名符其實的管理架構。

將現行的地區管理委員會組成部分調整,其成員除了現行的各部門地區主管(或其代表)與區議會主席與其轄下委員會主席外(這要視乎新一屆區議會的改動),應該委任地區主要團體的職首加入,讓地區團體在管理架構內有真正的話語權。

地區管理委員會主席短期內仍可由民政事務專員擔任,建議增設副主席一職,由非政府部門成員擔任。長遠而言,主席一職應由非官方成員出任,而民政專員轉任副主席。地區管理委員會正副主席每年須要為各政府部門代表評分,其表現可作為升遷其中一個考核因素指標,此舉可讓非民政事務署管轄的政府部門成員在工作上再不敢推卸責任,也可鞭策其更加積極。增加評分的職能後,可以考慮將地區管理委員會易名為「地區管理監察委員會」,讓其正名。

第二,需要重新檢視區議會的定位及產生方法,達致議會去政治化,回到議會原先設計的地區服務諮詢架構職能,協助特區政府施政。

第三,有效運用地區團體的統籌能力,做好基層治理。從這兩年多來新冠疫情可見,不少地區團體一直站在防疫阬疫的陣線。在第五波疫情之中,團體的社區義工隊更無私地走在最前線,協助政府執行包裝與分發抗疫物資、為檢測站做工作人員、籌辦及發動市民接種疫苗、到戶支援確診的隔離家庭等工作。地區團體的動員能力與積極性無庸置疑。

過往,政府的眼中,大部分地區團體的作用,僅是用作歌舞昇平的配角。從這場疫戰上,地區團體顯示了能量的另一面。在未來地區治理的角色上,地區團體的能有效協助政府做好統籌分配等等民間基層管理工作,新一屆政府班子,在重新設計地方行政架構上,應將地區團體納入制度。

順頌
台安!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會長 李德康(選委) 主席 何漢文(選委)
名譽會長 陳鑑林(選委) 林曉輝(選委)
范榮彰(選委) 李誌峰(選委)
名譽顧問 郭耀偉(選委)
副會長 簡志豪(選委) 黎榮浩(選委)
副主席 袁國強(選委)
秘書長 雷啟蓮(選委)
總幹事 梁騰丰(選委)
暨全體委員
2022年4月28日


 
Top  
返回  
下一則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info@eastkowloon.org.hk
電話: 2350 2445
重要報告
聯絡方法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