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會
最新消息
社會民生
青年婦女
義工樂齡
會員福利
專題文章
出版刊物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凝聚居民心 同築社區夢
2350 2445
 
info@eastkowloon.org.hk
 
  會員登入   成為新會員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info@eastkowloon.org.hk
電話: 2350 2445
分享
返回


【意見書】香港急望打破困局 重振經濟改善民生----對2022-23施政報告意見書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 台啟

香港急望打破困局 重振經濟改善民生----對2022-23施政報告意見書

應屆特區政府上任後,社會輿論普遍譽多於毀;香港民意研究所在本年八月的電話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評分為54.9分,支持率為48%,民望淨值為12個百分點,特首評分創201812月以來最高,民望淨值更是20188月以來最高。市民對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的民望評分回升,充份顯示出香港市民對新一屆特區政府改變社會現況的期盼。

2019至今,先有黑暴動亂激化了社會的矛盾分化,繼而兩年多至今仍纏繞未了的新冠疫情,將社會經濟及市民生活弄得一團糟,特區政府的民望深墮谷底,香港經歷了自回歸以來最為痛苦的一段日子。雖然,自港區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社會局面漸漸回復平穩,惟社會經濟未復起色,不少基層市民的生活仍是捉襟見肘。

在新一屆特區政府就任儀式上,習近平國家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特別就解決香港當前急務及未來發展作出了明確的指示,要求特區政府做好「四個必須」及「四個希望」,着力解決香港長期存在的土地房屋、長者醫療以及青年問題,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設好香港,以讓香港市民「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創業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發表後,社會各界反應熱烈,既為國家領導人開腔點明道路而欣悅,也為特區政府的積極回應有所期望。 閣下執政百日蜜月期行將屆滿,市民對政府的支持度能否持續,端賴其即將發表的2022-23施政政告。 閣下在競選期間所提的強化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對房屋政策的重點關注,均是說對了普遍市民的心中所想,但知道與能否做到,著實是兩碼子的事,若口惠而實不至,市民對應屆特區政府的不滿將會較歷任特首更甚!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下稱「本會」)作為服務基層的地區居民團體,多年來持續黃大仙區服務,並透過累積的地區網絡,廣集民意,推動政府落實有利基層民生的政策。本會支持 閣下的四大政策綱領,也希望施政報告中提出具體的計劃與落實時間表,帶領香港盡快走出陰霾。

房屋政策

住屋問題是香港眾多社會的問題根源,更是香港市民長期面對的難題。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在其第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八萬五計劃,一度令香港社會寄望甚殷,可惜在種種莫明的因素之下無疾而終,歷任行政長官雖也聲稱著力解決房屋問題,但結果卻是公屋輪候冊越輪越長,昔日的三年上樓(公屋)承諾已成空話。

按房屋署的資料顯示,截至20223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1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均較去年12月底上升了0.1年。在此房屋荒的高峰期,當局應該設法增加過度性房屋的數量,以解燃眉之急。本會對房屋政策有以下的意見:

1.支持北部都會規劃明日大嶼發展計劃,惟發展需時,未能即時解決公營房屋供應問題,故必須配合短中期措施多管齊下,方可應對當前急切需要的房屋供量不足問題,本會支持 閣下政綱「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精簡和優化土地房屋供應程序,為加快建屋提升效率等;一言以蔽之,本會支持任何可以增加建屋用地與建屋量的方法,包括修訂土地用途,在邊緣地帶覓得建屋用地、適度的填海計劃等;

2. 新建公共屋邨應以一地多用為規劃,善用土地資源;

3. 加快舊邨重建的規劃,將樓齡逾50年及地積比率較低的舊式屋邨優先納入重建計劃內,此舉除了可以改善舊邨居民的生活質素外,更有助於未來增加公營房屋供應量。以黃大仙區為例,彩虹邨(樓齡達58-60年)、彩雲二邨(樓齡達41-44年)及富山邨(3幢舊樓的樓齡達44年),不少居民也盼著重建有期,改善居住環境;

4. 租者置其屋計劃是大部分公屋居民的期盼,故除了繼續推售「貨尾」單位之外,房委會應該考慮重推公屋出售計劃,將適量樓齡達15年以上的公共屋邨加入出售計劃之內,以回應公屋居民置業訴求;

5. 優化綠置居計劃,所供應單位不再以單人一房單位為主流,應該增加兩房及三房單位的供應量,以切合中小家庭的需求;

6. 增加居屋單位的供應量,並為屢抽不中的白表申請者引入計分制,當累計積分達某水平時可以獲優先配售單位;

7. 支援青年置業,建議設立「首置盤」計劃 : 以非居屋、非綠置居的資助房屋為定位,可變性大,亦可抽出部份項目/比例作青年資助房屋試驗,包括考慮引入措施:累進式首期、累進式還款和澳門新屋模式,其單位不能轉售,只可由政府原價回購

特區政府正開展九龍十三鄉其中的竹園鄉、牛池灣鄉及茶果嶺鄉進行收地重建公營房屋發展規劃,鄉民貢獻土地只求能得到妥善安置和合理補償。祈望當局以人為本,妥善處理鄉民訴求。

社福政策

2021年的財政預算案中,特區政府於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預算為1,057億元,超越了教育項目成為支出最多的政策範疇,顯示了特區政府在社會福利政策上的投入著實也努力回應社會訴求,但香港社會貧富懸殊問題持續惡化,對社福政策的訴求也在持續增加,在未能恢復社會經濟動力之前,市民對此的要求與日俱增也在情理之內;當然,過度的福利制度也非善策,但不足之處仍須增撥資源將其改善或優化。對此,本會有以下的建議:

1.增設校內託管服務,小學及幼稚園學生下課後留校託管,可延長婦女的就業時間,釋放婦女勞動力,以填補市場上對人力資源的需求;

2.盡快優化「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增加照顧名額及提高褓母津貼額,既可釋放婦女勞動力,亦增已婚婦女重投職場的機會;

3.增設兒童醫療劵計劃,建議兒童醫療券可適用於私家中西醫求診、又或進行牙科保健、驗眼及配眼鏡等;

4.重視精神情緒健康,納入基層醫療服務中,地區康健中心可增設情緒諮詢及評估機制,轉介相關服務,以加強「醫社合作」;

5.增撥資源支援低入收家庭的學童,資助他們參與補習班及課外活動,以提升其學習效能,及鼓勵學生培養其興趣;

6.針對安老院舍人手短缺問題,應建立完善人力資源階梯、薪酬及培訓機制,提升行業專業形象,吸引青年人入行。

青年政策

習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別提到對青年的關愛「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近年來,施政報告也曾多次提到對青年關顧,但似乎都是騷不著癢處,又或者雷聲大雨點小以針對年青人住屋難的青年宿舍計劃為例,由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在2011-12施政報告提出至今已逾10年光景,經歷了曾蔭權、梁振英及林鄭月娥三任特首,至今只得一個項目計劃(共80個宿位)完成,其餘6個計劃(合共3,400個宿位)竣工仍未有期,計劃嚴重滯後,令人費解。

正如習主席所言,特區政府必須就做好年青年人的四業工作——「學業、就業、置業與創業」,但願李家超先生可以青年宿舍計劃為鑒,勿再重蹈覆轍!對於青年政策,本會有以下建議:

1.優化勞工署職業空缺平台,不只集中於基層就業資訊,應該主動出擊,向專業機構招手,讓平台上增加專業職位空缺的資訊;另外,勞工與商局亦應研究增加大灣區就業資訊,讓有意到大灣區發展的年青人可以對此增加了解,讓年青人多可以多一個一站式平台獲得資訊,增加到大灣區就業、甚至創業發展的機會;

2. 青年宿舍計劃縱使如期落實,也只能短暫解決青年住屋問題,當局應該將計劃完善,為青年設置住階梯,讓年青人為其置業計劃及早作出規劃;

3. 加強推動本地創科及創業教育 : 建議政府應撥款在中小學建立與科技教育相關的資助項目,從小培養學生在創科方面的興趣,長遠為香港經濟轉型儲備人才,也能配合大灣區的發展規劃;

4. 2022持續進修基金資助上限增至三萬元;

5. 支持多元化創業 : 研究在康文署轄下的公園,試行定期舉行的假日市集,讓初創有更多推廣及銷售產品的機會;

6. 本會歡迎「共創明TEEN計劃」以增加青年上流機會,期望計劃在試驗成功後,可以增加名額,讓更多有需要的年青人受惠。

醫療服務

近日屯門,荃灣及東區公共牙診所,相繼出現通宵排隊的新聞成為社會笑柄,也狠狠的摑了衛生署一大巴掌。

多年來,本會致力一直向當局爭取在黃大仙區改善兩項醫療服務,一是在聖母醫院增加急症室服務,二是在區內增設公立牙科診所;前者雖曾獲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承諾,結果食言而回,而 閣下亦在其首次出席立法會答大會上,重覆了上屆政府的卸責之辭。至於增設公立牙科診之建議,當局更從未有具體回覆,原因難以明白。雖然,聖母醫院重建計劃已是板上釘釘,要加急症室必定無望,但本會仍希望當局繼續研究在區內增設24小時急診服務的可行性,以回應黃大仙區40多萬居民的醫療服務需要。至於黃大仙區的公立牙科診所服務,為因本長者人口比例屬全之冠,長者對牙科保健服務需求殷切,本會仍堅定認為當局不可或忘。

地方行政的檢討--區議會的存廢

2020年區議會由反對派把持開始,主事者藉著修改會議常規及區議會撥款守則的灰色地帶,令區議會失衡與變質。當大批反對派區議員自行辭職或因未能通過有效宣誓後,18區大部分區議會已變相失效。區議會的設立源於地方行政制度,而這個制度由八十年代推行至今已達40年,也是一個合適時間來個徹底檢討。

根據《基本法》第四章(政治體制)第五節(區域組織)第九十七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區議會作為地區諮詢架構的設立,在基本法內得到確認,對於未來區議會組成本會有以下的建議:

1. 區議會可充份發揮地方諮詢架構的功能無可置疑,值得予以保留,本會對便民利民的改革予以支持,建議未來的區議會必繼續提供資源予區議員開設地區辦事處服務當區市民;

2.對於區議會制度未來的組成方法、選區大小及議席數目等細節,本會持開放態度,一切的選項可以透過廣泛諮詢達致社會最大的共識,惟必在《基本法》的框架下完善相關制度。

社區關愛隊

新冠疫情虐兩年多來,愛國愛港的地區團體一直堅守抗疫最前線,在第五波疫情之中,黃大仙各界組成「黃大仙區抗疫連線」,社區義工無私地走在最前線,協助政府執行包裝與分發抗疫物資、為檢測站做工作人員、籌辦及發動市民接種疫苗、到戶支援確診的隔離家庭等工作,其動員能力與積極參與,證明了這支由各界民間團體所組成的社區抗疫義工隊之強大力量。故此 閣下政綱建立18區關愛隊,本會對此予以支持。

我們深信,建立社區關愛隊確是可以為社區支援注入新力軍,只要配置及發揮得宜,更可以協助建設陽光社區,促進社區和諧,令居民增加歸屬感與幸福感;長遠而言更有助於政府強化地區治理,對特區政府做到良政善治起著關鍵作用。所以,要達到以上目標,關愛隊的建立,必要深思熟慮。對此,本會有以下的建議:

1.關愛隊必要是一支有政府參與及提供營運資源的半官方機構,具有法定地位與認受性;

2.關愛隊不應以「義工關愛」的單一面出現,應該是等同現存受政府資助的社福機構面存在;

3.香港各界合會、九及新三個被指定為選舉委員會之基層組織籌辦營運----港島聯負責香港4區、聯負責九龍5區、新社聯負責新界9區,分別在全港18個行政區建立,並名為「社區支援服務行政管理委員會」;

4.「支援服務行政管理委員會」在各個行政區的小區開設最少一個辦事處,並訂名為「社區支援服務中心」(類似內街道辦轄下的便民中心),向當區居民提供服務。

5.關愛隊服務提倡包括: 

  • 鄰舍關愛:成立鄰里關愛義工隊,為每幢大廈建立社區網絡,關顧大廈內的獨老與雙老家庭;
  • 義工探訪:定期向區內長者、新移民、弱勢社群進行關愛探訪;
  •  適切生活:聯絡相關機構,為特定弱勢社群(例如長者/綜援家庭)提供免費/或廉價熱飯服務、免費長者剪髮服務、健康檢查、流動醫療車服務、非牟利糧油食品團購服務、免費流感疫苗注射、非牟利證件相拍攝服務
  • 便民服務:協助有需要人士提供各項福利申請表格填寫、勞工處求職資訊
  • 個案轉介:將居民的求助個案轉介至相關政府部門或機構;
  • 婦女家庭:舉辦適合庭的興趣班,例如育兒、教養子女、親子關係、重投職場工作坊等
  • 和諧社區:服務中心可向區議會/民政處申請社區參與計劃撥款,定期舉辦親子、家庭、敬老關愛活動;
  • 社區教育:舉辦宣傳教育活動,以配合政府推出的重要政策及關乎居民切身之服務講解宣傳。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918日在網誌上發文,指由於經濟低迷,政府收入不如預期,但開支卻有所上升,預期202223財政年度的赤字將會超過1,000億港元,接近預算案估計563億的兩倍,僅次於202021年的2,325億赤字。政府收減少,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賣地收入遠遜於預期;今年度首五個月的地價收入為172億元,與全年度的預算收入1,200億元相距甚遠。

眾所周知,昔日香港的經濟騰飛,當中最重要的依賴高地價與高樓價,而高地價與高樓價隨之而來的便是推動高通脹,這個三高政策的構成了一個循環,地產業推動城市的經濟發展無可避免,但城市發展成熟之後,便需要有所適當的調整,引入更多的經濟產業,讓城市經濟的發展步向多元化,過度依賴地產單一產業,除了政府財政收入不穩定之外,三高政策引來的惡果便是基層市民住屋困難與貧富懸殊差距走向兩極;不幸地,香港今日的境況正是如此。

自疫情爆發的兩年多來,不少食肆、零售店舖結業,當中不少是集團式經營及數十年的老店,疫情下的社交距離措施影響了他們存活是原因之一;但本會相信,高昂的租金才是他們的主要致死原因。

本會認為 閣下首份施政報告,不但要就房屋、社福、醫療、教育與青年等焦點問題著眼,更重要的就振興香港經濟找出路,如何善用《十四五規劃》與大灣區發展機遇,從而改革香港經濟產業結構,將會是香港能否再次騰飛的重要關鍵。

陳茂波司長在網誌中亦言:「如何善用公帑,支援基層市民及社會民生,以穩住社會大局是短中期的首要任務之一。在資本主義市場運作的機制中,如何在容許市場保持競爭及發揮調節力量的同時,合理地增加企業的存活率,是不容易的平衡………..在推出支援措施時,也必須兼顧公共財政的穩健度及公帑使用的恰當性。畢竟財政資源不是無限,在為需要做的工作配備充足資源的同時,亦必須維護財政穩健及可持續性,才能保障經濟安全,維持金融穩定」。

陳司長言辭隱隱發出了政府不會加大力度推出惠民措施的訊號,否則將會影響香港的財政儲備穩健。本會不贊同特區政府無止境的「派糖」,但適切的惠民措施支援有困難的基層市民,在現今的經濟低迷情況下仍然是必須的!

閣下在競選行政長官期間,曾信誓旦旦指會帶領香港譜奏新篇章;近日又馬不停蹄的舉辦多場諮詢會,廣徵各界意見,本會與全港市民樣熱切的期盼 閣下首份告交出為香港開新篇的答卷。

順頌
安!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2022年9月27日

 
Top  
返回  
下一則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info@eastkowloon.org.hk
電話: 2350 2445
重要報告
聯絡方法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