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行政長官 林鄭月娥女士
疫中求變渡難關 重建經濟紓民困
對《2020-2021施政報告》的意見
過去一年,香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社會事件和外圍局勢不穩的三重衝擊,不少市民開工不足、被迫放無薪假甚至被解僱,失業率創新高,現時可謂是本港自2003年沙士以來面臨的最大困境。
在疫情持續下,香港經濟和民生將難以得到恢復。故此,政府當務之急應致力遏止疫情傳播,並在疫情平息前,扶助受到影響的企業和市民,穩定就業,刺激消費,防止經濟進一步下行至難以挽回的局面。疫情亦把香港多年來的一直為人詬病的問題進一步暴露出來,包括冠絕全球的貧富懸殊,公營醫療系統飽和及資訊科技發展應用的落後。
在疫情持續一年下,持續的停工停學和欠缺效率的抗疫措施,使本港落後的資訊科技產業暴露無遺。相對外國政府、企業及學校仍能保持大致正常的運作。相較之下,香港的遠程辦公和學習發展則遠不及國外水平,部分具前瞻性的私營企業軟硬件俱備,運作順利;而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則大多欠奉準備,使其運作近乎停擺。再看遠程學習情況,在硬件方面,部分學童,尤其是清貧學生,電子學習設備缺乏;軟件方面,缺乏統一或可供參考的電子學習管理系統,各校老師一邊疲於奔命製作電子教學平台,一邊惡補電子教學技能。學校在實踐「停課不停學」時的種種困難,明顯反映了香港的資訊科技配套的落後和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資訊科技對控制疫情的重要性,由內地和台灣的防疫成效可見一斑。兩者採取現代化追蹤取代傳統方式,利用手機定位等追蹤科技,監察確診患者,找出潛在感染者並採取相應防疫措施,使疫情基本完全受控,社會運作重回正軌。反之,自復工復課以來,本港感染個案不斷,不少更源頭未明,恐將爆發第四波疫情。這次疫情給予我們一個重要的契機,進一步在公營體系中,推展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以應對未來接踵而至的挑戰。
現時是香港非常關鍵的時刻,在平息疫情安頓經濟民生之同時,政府能否把握時機,與時並進,在經濟、醫療和資訊科技方面啟動變革,令香港走出低谷,重現生機,這份施政報告便來得至關重要。就以上種種問題,本會提出以下建議︰
(1)長遠而言,明日大嶼計劃值得深思,但遠水不能救近火,政府必須想方設法在短期內尋找土地,增加房屋用地及增加公營房屋供應量,以紓解市民已迫在眉睫的住屋需要﹔
(2)為輪候公屋超過三年以上仍未配屋的申請者提供租金津貼;
(3)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助解決房屋供應量不足﹔
(4)為劏房制訂租管,避免業主在水電煤等任意收費;
(5)重新檢討公屋租金可加可減機制,計算機制必須加入通貨膨脹因素﹔
(6)優化現行醫療券制度,包括容許夫婦共用金額、延長使用期限、研究推出全民健康檢查及兒童可享用的醫療券計劃;
(7)研究將空置校舍改裝為社福設施,例如兒童託管中心、長者中心、圖書館及自修室﹔
(8)將現有65歲可享有的福利伸延至60歲。
(9)與長者優惠看齊,全面實施學生$2搭車優惠。
於現時疫症仍然持續影響香港的情況下,我們強調政府必須體恤市民困境,推展適時的紓解民困措施,同舟共濟安渡難關,我們提出:
(10) 設立臨時失業援助金,紓緩基層失業人士的生活壓力;
(11) 設立短期免資產審查求職津貼,幫助中產階層解決燃眉之急;
(12) 派發消費卡,促進本地經濟;
(13) 政府帶頭創造大量臨時職位,放緩失業率上升速度;
(14) 落實第三期「特別.愛增值」,讓待業人士可以藉培訓增值自己之餘,獲得培訓津貼作生活補貼;
(15) 建立「香港健康碼」,讓市民可在豁免強制檢疫下作出入境之用。
此外,本會藉此提出對黃大仙區居民福祉有關的訴求,希望閣下多予積極回應︰
(16) 盡快重建聖母醫院,增設24小時急症室;
(17) 在黃大仙區增設公立牙科診所;
(18) 盡快落實興建東九龍鐵路線;
(19) 活化彩虹道街市,落實回收用地及規劃發展;及
(20) 關注竹園鄉、牛池灣鄉收地事宜,促請務必完善規劃發展,妥善安置居民及作出合理賠償。
順頌
台安!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2020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