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衞生局局長
陳肇始女士, JP
爭取設立兒童醫療券
問卷調查報告
兒童相對成年人的免疫力及自身保護能力一般較弱,是社會上除長者外較常使用醫療服務的一群。因此,兒童的醫療開支往往對不少家庭做成沉重經濟困難。惟政府現時針對兒童醫療的保障的政策明顯不足,特別對一些基層的家庭欠缺充足的兒童醫療支援。借鑒長者醫療券自2009年起的實施,確實有效減輕長者經濟及公營醫療負擔。東九龍居民委員會(本會)多年來一直爭取政府設立兒童醫療券,並於9月份進行了一行問卷調查。希望向各位居住在九龍中的家長,了解各位對向政府爭取設立兒童醫療券的意見。在超過40個街站當中,我們收集到2020份有效回應的問卷。結果顯示,超過九成七的受訪市民認為,政府應該立即,或考慮設立兒童醫療券,舒緩家庭在子女醫療開支上的經濟壓力。就此,我們要求政府盡快設立兒童醫療券,讓未滿18歲人士及兒童,每年可使用2000港元醫療津貼。
本次問卷調查向2020名受訪者提問數個問題,以了解他們為子女使用醫療服務的習慣。其中,問題【如你子女需要求醫,你會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私家門診?】的問題中,878名(43.5%)家長選擇會使用公營醫療服務;1142名(56.5%)家長則表示會使用私家門診。雖然私家門診的診療費用,必然會比公營醫療服務高昂數倍。我們認為,仍然有超過一半的家長,因私家門診輪候時間短,亦較能獲得信任,因而選擇私家門診為子女診療。雖然部分有經濟困難的家長,可以為子女選擇使用公營運醫療服務,以較低廉價錢求診。但仍有較多家長(五成半),寧付較高昂費用,選擇使用私家醫療,以獲得較快捷的服務,不願子女可能因在輪候公營醫療,而耽誤診症。
另外,在【你子女通常有那個求診的需要?】的多選題中,得知家長為子女尋求的醫療服務,通常以普通科為主,有1797名(89%)家長選擇;另外,除了使用普通科診療外,亦有有915名(45.3%)家長表示,子女需要使用例如牙科、皮膚科、眼科及精神科等等專科醫療。若家長為子女輪候公營醫療專科服務,輪候時間往往要花上一年半載。惟這些專科醫療在私家醫療服務的花費,每次診療都花費數以千計。然而,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大部分受訪家長並沒有為子女,購買醫療保險。在使用私家專科醫療服務時,需要直接承擔該筆醫療費用。
因此,受訪家長在【你認為政府需設立兒童醫療券,舒緩家長的經濟壓力嗎?】的問題上,1693名(83.8%)家長亦認為,政府有迫切需要,設立兒童醫療券,援助家長們在子女醫療費用上的開支;亦有272名(13.5%)家長,建議政府應該考慮設立;沒有意見的有25名(1.2%);認為並不迫切的有5名(0.2%);認為沒有需要的有25名(1.2%)。以上結果顯示有壓倒性的明顯意願,有達九成七受訪家長認為,政府應該立即或考慮設立臨時醫療券。
我們建議,政府應該仿傚長者醫療券的形式,設立兒童醫療券,減輕家長及醫療壓力。因應是次問卷調查所得的數據,我們制定意見如下:
- 要求政府盡快設立兒童醫療券
- 建議讓18歲以下所有未成年人士涵蓋計劃範圍
- 每年向合資格兒童及未成年人士,發放2000港元醫療券
- 金額最多可以累積至10000元
- 建議以家庭為單位,同一家庭的子女可公共金額
小童的身心健康,除了是每一個家庭,每位家長的願望。同時亦都是香港整個社會的長遠發展佔重要的一環。特別是小童,若能正視所有大大小小病症,例如遺傳病,精神問題等等,不耽誤或忽視治療。這樣便可以從小培養他們健康體魄,減輕將來潛在的醫療需求,減輕社會日後醫療壓力。
九龍城區居民聯會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2021年9月30日
插件:
爭取設立兒童醫療券
問卷調查報告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