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舉的結果塵埃落定,有「好打得」稱號的林鄭月娥將會於7月1日上任。由媒體報導就市民對選舉結果的反應,不難總結出另一候選人曾俊華在競選期間成功地比林鄭月娥建立了更親民形象。雖然這與林太較嚴肅實幹作風和之前是現屆政府副手不無關係,但由媒體報導兩人的競選活動可看出傳媒較喜歡曾俊華多於林鄭月娥,他本人也善於使用社交群組的直播功能,讓市民能全天候知道他的落區活動,匯聚人氣。傳媒也當然樂於報道有關議題和競選活動。
其實回歸以來,不難看出歷屆特區政府在公關宣傳策略方面往往都是處於被動狀態,沒有設立主動推銷政策及解釋政策背後理念的平台,各主要媒體包括使用公帑營運的港台也往往例行公事小幅報導新政策內容,但卻在政府或公務員有行政失當或政策失效時就鋪天蓋地般報導那一小撮失誤,而不是理性地探討固中原因,久而久之市民對政府的施政信心和形象也每況越下。在這種政府不斷挨打的情況下,政府無辦法與反對聲音於公平的情況下交流產生的惡果已令不少有能之士對加入政府管治團隊望之卻步。
環看其他國家地區,有影響力的官方媒體或親官方媒體是必須存在,才能使政治穩定,就像國內的中央電視台,英國的BBC, 美國的CNN等,都會在關鍵時刻為政府護航,而不像香港電台會像其他私營電台踏多兩腳唯恐天下不亂。
當然筆者認同媒體監視政府行使「第四公權」批評時弊是現代社會制衡濫權政府的良好機制,但是當這機制中政府與監察媒體之間的角力失衡時,社會的輿論就會充斥著負面批評,市民往往因不能同時獲得正反雙方的論述來作對比,未能理性分析當中論述是否正確,這就像多年來媒體一面倒告訴我們牛奶對身體有益,但其實人類的腸胃並不適合消化當中的乳糖及牛奶中的荷爾蒙激素對我們身體是有害一樣。
為能改善這一不平衡的媒體生態,新一屆特區政府應盡快收回香港電台的自主權,讓特區政府能在輿論上有公平的話語權,只有當特區政府能有自身的平台發聲才可改善被挨打的情況,香港電台始終是以公帑營運,根本就有義務作為政府喉舌為政策作公關宣傳,不應該以「編輯自主」為由阻撓政府干涉但又不斷制作抨擊政府的節目,這樣吃裡扒外,希望新一屆政府能收回香港電台的編輯權以正視聽。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青年事務委員會主任 蔡家熙
(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