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九龍居民委員會成立至今,己經50年了,前身是『九龍十三鄉委員會』。這五十年真不簡單,經歷了時代的變遷、風浪和險阻,在全體職委員的努力下,不但繼承前輩的『奮鬥』和『無私』的奉獻精神,還跟上社會的發展,適應時代的需要,使會務不斷地得到發展,會員越來越多,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已成為區內舉足輕重的社團。
從東九龍居民委員會的發展歷史可見,社團工作不但加強了居民與社會的聯繫,提供參與社區工作和社會服務的渠道,也可令參與者的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潛能得到發揮,從而促進社區的協作,環境的改善,社會的融和。由此可見,社團工作提升市民的公民意識,提高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承擔感,增強社區凝聚力和促進社會進步。因此,社團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
熱心社會公益和積極參與社會服務:
推動市民積極響應各種公益活動和社會服務。東九龍居民委員會組織居民參與公益金百萬行、開展救災扶貧籌款,為山區兒童進行助學籌款、鼓勵市民參與義工行動,在區內提供各種服務,如義務剪髮、身體健康檢查、兒童視力普查及長者保健等服務。
加強推動社區教育及社區發展:
社區教育是提升社會意識的重要方法,而社區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機制。東九龍居民委員會經常舉?研討會、義工培訓及工作坊等教育活動,如舉?基本法研討會、情繫家國的圖片展?和國民知識比賽、環保知識推廣等活動。
開展社會活動和公共政策研討: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在社區經常舉辦各種旅遊、歌唱和舞蹈比賽、曲藝班組、書法和繪畫等班組活動來團結居民,建設社區;引導居民進行政策研討,透過研討會,講座和培訓班等形式,對各種政策如醫療、政制、?德發展規劃等不同範疇作出研討和探討,並將意見向有關,發展市民與政府橋樑作用。使東九龍委員會要朝多元化服務發展,對社會有正面和積極作用。
組織社會行動及建立社區網絡:
黃大仙的公屋重建是房委會最早進行的重建區域之一,東九龍居民委員會等團體組織的社會服務及社會行動,推動市民參與及將他們的意見向房屋署反映,爭取妥善安置和搬遷津貼;建立社區網絡發揮守望相助,增?居民的歸屬感,使黃大仙建設成和諧社區。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多年來推動社會服務、社會公益、社區教育、社區發展,進行社會行動、社區活動和建設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是受到社區的認同和贊賞的。
我深切地期望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開拓多元化服務,成為居民的『喉舌』、溫暖的『家』;
提升社會服務質素,使服務具、系統化和專業化;
培育更多的年青人參與社團工作,做到「薪火相傳」;
與更多的社團結成合作伙伴,匯聚社區力量;
支持政府根據《基本法》施政,為香港繁榮發展出力。